1997年,中央为何决定将重庆与四川分开?事实证明了邓公的高明

聚合视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juhesp.net

众所周知,截止到目前,我国一共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中,论面积,当属重庆最大,大约有82402km²,相当于好几个北京市的大小了。

早在1997年以前,重庆并非直辖市,它归属四川管辖。

直到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以2403票赞成、148票反对、133票弃权、36人未表态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提案,重庆自此获准升为中央直辖市。

从那以后,重庆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带动了重庆周边地区的发展。

那么,原本归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为何要与四川“分家”,这项决定的提出人之一邓公有着怎么样的考虑?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邓公高瞻远瞩,他这项决定甚是高明。

邓公虽然没有看到四川与重庆分家的时候,但他此前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思考规划这件事,遗言中,也一直惦记着重庆早日能够成为直辖市。

重庆和四川为何要分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重庆和四川是分开的,重庆所属的是巴地和成都所在的是蜀地,合称巴蜀之地。

秦国统一六国前,平定了巴蜀地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粮草物资,为最后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南京和武汉失守的情况下,迁都到了重庆,将那里设为陪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管理,将重庆划入四川省,成了四川省辖市。改革开放后,邓公着眼于全盘计划,开始考虑四川与重庆的“分家”。

重庆与四川的分家,并非在短时间内决定的,而是邓公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综合考虑之下,最终做出的选择。

早在八十年代,邓公就多次乘坐轮船,前往长江三峡地区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了重庆与四川之间关系的问题。

就当时而言,重庆的面积远不如四川,人口密度却比四川高了不少,按照正常情况来讲,一座城市的人口越多,意味着经济形势越好。

可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重庆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数值达不到上级单位的预期,与天津等直辖市差距较为明显。

正是因为重庆在人口占据一定的优势下,发展没有明显的提升,上级认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被严重限制了,应当想出一定的对策。

因为重庆的确存在发展的问题,邓公多次与工作组来到重庆与四川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民意,深入基层,全盘规划。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中期,邓公视察长江三峡,有成员向邓公提出了一个前卫的想法,提议设立一个“三峡行政区”,这样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将重庆划入这个区域,能够提升这座城市的发展。

邓公经过考量后,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倒不如直接将四川省分开,一个是以成都为中心,一个以重庆为中心,这样能够避免后续一系列的问题。

重庆与四川分家的设想是提出了,但出于多方面的考量,这件事被暂且搁置了下来。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重庆的经济相较于其他大城市,仍然不见有太大起色,在这种压力之下,的确需要对重庆做出一定的调整了,“分家”之事再次被提起。

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我国于1997年将四川一分为二,正式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从那以后,重庆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四川重庆分家后有什么好处(优势)?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它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省份的生存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效益巨大。

早在建三峡工程期间,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就包括迁移当地居民的事情。为了建设三峡工程,需要有1.94万公顷的土地被水淹没,当地的百姓必须迁移到其他地区,做好安置工作。

根据当时的统计来看,三峡库区将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就包括万州、涪城这样的中等城市,也在被淹没的范围之内。

到时候,将会有大约110万人需要得到安置,这么多人无论被迁移到哪座城市,都对当地的规划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经过慎重考虑,上级觉得将大约110万人迁移到重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因为重庆面积很大,与四川加起来人口超过1亿人。

重庆地理位置不错,它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将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迁移到重庆,能够妥善解决好移民问题,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综合考虑之下,将重庆从四川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直辖市,有许多好处,大致总结为:

能够妥善安置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

减少四川省的人口冗余,提升它的发展和行政管理能力

让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得到更为均衡的发展,带动周边城市经济

资源利用最大化,让重庆和成都能够共同支撑起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语

如今,重庆与四川分家已经有25年了,实践证明这项决定非常正确,邓公高瞻远瞩,的确很高明。

重庆自从成为直辖市后,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撑起了西部城市发展的一片天。

重庆不仅经济好,也适合居住,有“山城”的美誉,每年到此地游玩的旅客非常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全国GDP排名靠前的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