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不看短期规模业绩 投研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沉浸式体验

  4月26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公募基金“出圈”,飞入寻常百姓家。公募机构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投研能力建设,才是立身之本、专业所在。

  投研能力成“重中之重”

  公募基金是以专业立身的行业,而投研能力是其中的核心要义。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已经是公募基金行业最大的共识之一。在投研能力建设上,各家机构大有你追我赶的势头。

  “投资的核心是理念、框架体系和团队。汇添富的投资理念是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高质量证券,把握市场脉络,做中长期的投资布局。在投资方法上面,强调行业相对均衡,个股适度集中,适时动态调整。”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表示。

  汇添富一直强调持续积累和跟踪,强调对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同时为此构建了垂直一体化的投研组织结构来确保上述工作的开展。“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要把自己培养成基金经理,更要有扎实的研究积累。”张晖表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投研能力建设放在自身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认为,对投资管理机构而言,投研能力是看家本领,投研能力具体体现在体系建设上。是否具备高效、完善、科学的体系,对机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中海基金总经理曾杰认为,强大的投研能力是中海基金蓬勃发展最有力的依托。中海基金持续“固本”,坚守资管本质,持续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和风险合规管理,着力提升投资业绩,积极服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服务持有人财富保值增值。

  探索合理的激励机制

  与投研能力建设相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这也是众多基金公司求解的重要问题之一。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记者了解到,公募行业不乏在激励机制上大开大合,希望赢得先机的机构。且不论大型平台公司强将云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更是将引进“顶流”基金经理作为投研建设“逆袭”的法宝。

  在激励机制上,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不惜以高薪激励投研团队的核心人员。上海某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告诉记者,该公司一位基金经理享受的激励机制相当优越,同行很难挖走他。

  而这样的激励机制,对行业环境是否有利尚待商榷。例如,对于投研团队的考核存在短期化现象,以业绩论英雄、以规模论英雄,因为强效的激励机制一定需要这些容易量化的指标,作为考核的“标尺”。

  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在反思这样的趋势。首先是应打破对于短期规模和业绩的“膜拜”。西部利得基金董事长何方认为,在行业中,越不追求规模的公司越不缺规模。规模只是投研能力建设的结果,只是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其次是建立适度的、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行业内正在探索激励机制的革新。据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层人士介绍,公司在激励机制上更加注重长期因素、注重基金经理在专业层面的获得感。其中,包括“硬约束/激励”和“软约束/激励”。硬性的约束和激励方面,包括业绩考核的精细化、激励的递延等等。软性的约束和激励,则更为春风化雨。很多时候,金钱并非是一个基金经理的唯一动力。当我们将专业

  的文化、专业的环境提供给他的时候,他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位管理层人士表示。

  据《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