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于长征后的1936年,照片中的毛主席瘦的脱相,让人心疼

白癜风医院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是毛主席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甘泉县后,住在了一位老乡家的窑洞里后拍的。

此时的毛主席看上去瘦得已经脱了相,简直让人不敢认,看了此照片着实让人心疼。

从以往看过毛主席的相片中,包括小时候的相片,毛主席都是标准的国字脸,而这张相片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主席,他深深的皱纹,消瘦的脸庞,只剩下一双坚定的目光。从这一张脸庞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经历了多少苦难。

其实,如果毛主席愿意,比如此环境强百倍强万倍的生活他都可以有。

早在1924年,毛主席就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还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但是毛主席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他的心里满是国家和人民,他要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他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因此,他选择了与荣华富贵对立的另一条路,哪怕这一条路充满荆棘与苦难,但他却主动扛起。

早在少年时期,爱读书的毛主席,就经常将书本与现实自我与社会结合起来,并进而产生出一种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读书的思考中,他认清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和不平等现象,最终走上了向往革命的道路。

毛主席有位堂叔叫毛菊生,家境十分贫苦,毛主席与母亲都很同情他。他们娘俩每到年关都会背着毛顺生给他送米送肉。

但毛顺生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买下了他家赖以生存的7亩水田,虽然毛主席和母亲对此件事都非常反对,但毛顺生却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他表示,管他兄弟不兄弟,我是用钱买田。

这件事给少年毛主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解放后,毛主席曾同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谈到这件事,他说:

旧社会那私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堂兄弟,买二叔那7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了,全无手足之情,谁的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才能根绝这类事,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放穷苦农民的道路。

192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携手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受到追杀的中国共产党决定绝地反击。

在1927年8月7日举行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首次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会后毛主席婉拒了瞿秋白希望他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机会,他表示,

他不愿意去住高楼大厦,他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毛主席所说的“绿林朋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是趁乱去当山大王,而是要去组织农民起义,他要用暴力反击军阀们的背叛与屠杀来实践自己“武装革命”的军事思想。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此,一直到全国革命胜利的这20多年间,毛主席开始了卓越的艰苦历程。

1929年7月,红四军前委决定,红四军全部出动分兵发动群众,扩大红色区域。朱德率红四军军部进行反无“围剿”作战。毛主席则以前委特派员的身份去闽西指导地方工作。

但谁知刚到闽西,毛主席就病倒了,患上了疟疾,不得不卧病在床。

当时敌人围攻得厉害,闽西特委商量将毛主席转移到了山区。

9月初,敌人加紧围困,形势特别危急,此时又赶上毛主席疟疾复发,发高烧,浑身无力,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不能行走。几位赤卫队员硬是拿担架抬着毛主席往山上隐蔽。

当到达一个村寨时,山路变得非常狭窄,并且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一名叫陈添裕的赤卫队员硬是一个人背着毛主席走过了这一段狭窄的山路,最终摆脱了敌人的追赶,脱离了危险。

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救命恩人,在1953年国庆前夕,毛主席还专门发出专电请陈添裕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934年10月18日,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

毛主席在警卫班的陪同下也走出了于都城西门,一匹马上驮了他的全部行李——

装着两条毯子、一条薄棉被、一条布床单、一块油布和桐油纸伞、垮包和毛主席的干粮袋。

当他们来到河边的时候,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正在为红军送行,老乡们舍不得红军走,有的送草鞋,有的送布鞋,有的送斗笠,有的送雨伞,有的老乡还高声喊着:

“你们千万要回来啊!”

毛主席见状十分感动,他问身边的战士们听见老乡说的什么没有?

警卫班战士大声说:

“听见了,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

“是啊!我们一定要回来!”

由于行军特别艰苦,毛主席和贺子珍不得不将他们三岁的儿子小毛留在了苏区。

1934年底,红军进入苗族区,粮食已经基本没有了,由于毛主席住的房子旁就是一口很大的池塘,警卫战士们就想进去抓几条鱼给毛主席吃,但毛主席坚守民族政策,坚决不同意,就是拿钱买也不行。

毛主席宁愿饿肚子,也不会去动老乡的东西。谁知,寨子里的苗民见红军不做饭吃,便猜到红军已经没有粮食了。便给他们送来了一袋又一袋的苞谷。

毛主席看到这一情景,知道这些苗民生活也很苦,就立马吩咐警卫员赶快去通知后勤部门,让他们一定要按价购买。

粮食有了,却没有了做饭的锅,因为在强渡湘江时,警卫班的锅跑丢了,警卫员只能用竹筒子装上苞谷,然后加点水,放在火上去烤。对于好几天没有吃过饱饭的毛主席和警卫战士来说这已经算一顿美餐了。

1935年六月,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向四川天全方向前进,在翻越花岭坪大山时,突然遭遇敌机轰炸。

眼看一个炮弹就要在毛主席身边爆炸时,警卫员胡昌保一把将毛主席推开,浓烟散去,毛主席看到胡昌宝时,他已经躺在地上了。

毛主席紧紧地抱住他,急促的叫其他警卫战士赶快给他上药,胡昌宝却呼吸短促地表示,他已经不行了,他让毛主席把药留下,并让他们继续前进。

没多久,胡昌宝牺牲在了毛主席的怀里。

1935年6月14日,毛主席带着警卫班到达夹金山下。

此时的天气,正是酷夏,山脚下十分闷热,毛主席拄着一根木棍走在警卫班的前面,他坚持不骑马,不坐担架,一步步向着大雪山迈进。

此时好几万的红军战士都是单衣单裤,好在上山前,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准备,炊事员在路边准备了辣椒水,每人喝一碗后开始上山。

在爬雪山的过程中,毛主席把自己的小黄马让给了伤病员,他说:

马,要首先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多一个人爬过雪山,革命就多了一份力量。

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伴随着冰雹。毛主席嘱咐大家说,低着头走,不要往山上看,也不要往山下看,千万不要撒手。

众人的衣服经过雨雪这么一打,浑身早已结成了硬邦邦的冰片,草鞋也变得硬硬的,上面满了冰雪,双脚也早已被冻得疼痛,麻木起来。

就这样大家深一脚、浅一脚、不知饥、不知累,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雪山之巅。

毛主席站在山顶上,迎着瑟瑟冷风,望着山下一片茫茫云海,他大声说道:

“一切困难都被我们踩在了脚下。”

1935年8月21日警卫班跟着毛主席离开了毛儿盖,向着草地进军。

走进草地,云雾漫天,寒风阵阵,雨雪纷飞。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粮食几乎已吃完,战士们身上仅有的一点炒熟的青稞麦或青稞粉,经过雨水一打早,已变成了浆糊,战士们只能凑合着吃点儿。

但随着粮食越来越少,战士们的身体也变得极度虚弱,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毛主席看到这种情况,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他果断指示杀掉几匹马,把马肉分给各连的伤病员。

副官处杀了几匹马,并送给了毛主席一块马肉,但毛主席却说:

“马肉是分给伤病员吃的,我没病不能吃。”

不管副官处的人怎么说,毛主席就是不肯要。

不多时,卫生员钟福昌从部队后方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悲伤地将一个纸包递到了毛主席手里。

毛主席打开一看,是一条二指宽的马肉。

原来,这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戴天福留给他的,在进草地之前,戴天福就病倒了,一直跟在队伍的后面,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副官处杀了几匹马,按规定戴天福是伤病员就得到了一块马肉。

但是由于戴天福病情越来越严重,很快就牺牲了,在牺牲前,他知道这块马肉对他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于是便给毛主席留了下来,

在临牺牲前,他托卫生员钟福昌将这块马肉一定交到毛主席手里。

毛主席半天没有说话,拿着这条马肉看了大半天,然后慢慢地把它包起来,沉痛地说:

“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了。他们视死如归,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他们前进。这种精神一定会感动全国人民,感动全世界人民,来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而这种正义事业是必定要胜利的!”

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到达陕西省保安县吴起镇。然而,这块落脚地并不稳固。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党中央和毛主席开始了一年多的转战之旅。

193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离开吴起镇,经保安沿洛河南下,于11月2日到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甘泉县下寺湾。

11月3日,陕甘支队与徐海东领导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陕甘会师宣告红一方面军胜利地结束了,历时一年多的万里长征。

至此,毛主席也暂时住在了白云德家的石窑洞里。

我们前文提到的毛主席那张瘦得让人可怜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1936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三,瓦窑堡的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准备迎接端午节,随之在这一天毛主席再次遇险。

这天中午毛主席正在休息,突然从西北方向的安定县传来了刺耳的枪声,瞬间四方震动。

原来,驻石湾的敌军一个营和部分地主武装在敌营长张荫祖的带领下突袭瓦窑堡。

此时守在瓦窑堡的红军非常少,敌我力量非常悬殊,每人只有两三颗土造的手榴弹,子弹也不多。

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长张云逸建议马上撤离。

但毛主席镇定的表示先不着急,后方机关先转移,他再走不迟。

枪声越来越密,形势也越来越危急,周恩来和张云逸都劝毛主席赶快走,此时连马夫都跑进来汇报说,敌人都快冲进城来了。

毛主席问警卫员贺清华,机关是否都转移完了?

贺清华着急地回答说:

“早就走了,只剩下咱们了。”

毛主席才环视了一下窑洞,查看没有遗落下什么东西,终于走出了窑洞。

最终,毛主席在警卫班的掩护下,翻山越岭行程300余里,于7月3日到达了保安城,终于摆脱了危险。

1937年1月4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主席带着警卫班离开保安,经过4天长途行军到达延安。

至此,

一直到1947年离开延安,毛主席在这里生活了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运筹帷幄,指挥各战场上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最终取得了敌后战场的伟大胜利。

1947年3月12日,胡宗南率20多万大军进犯延安,而解放军在延安地区只有6个旅,区区2万余人,敌10倍于我。

3月16日,胡宗南的大军已经到南泥湾一带,在延安城内听到的枪炮声也越来越近。周恩来建议毛主席马上转移,而毛主席却表示

他要最后一个离开延安。

最终在彭德怀的强烈建议下,毛主席终于答应了转移。而此时太阳早已落山,汽车也早已等候在了毛主席的院子门口。

对于转移,毛主席给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吃完晚饭再走,此时的晚饭早已装到了饭盒里,准备在路上吃,听到毛主席要吃饭,战士们立即把饭盒端上去,毛主席边吃饭边对警卫战士表示,房子扫一下,文件不要丢了,带不了的书籍可以留下白整齐,让胡宗南的那些大兵读一点马列也有好处。

毛主席吃过饭缓缓站起来,环顾了一下屋子,走出窑洞来到了汽车旁,他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

“我实在是不愿意走啊。”

随后毛主席上了车,并对身边的人表示:

“我们还会回来的。”

至此,

毛主席离开了他居住了长达10年的延安,开始了他在陕北转战的征程。

1947年8月18日,包含毛主席随中共中央直属支队900人被胡宗南的7个旅被迫追至黄河边,形势非常危急。

而此时最安全的路线就是渡过黄河,但毛主席却不同意过黄河,当时“毛主席还在陕北”已经成为了全国军民同国民党军殊死搏斗的精神支柱,毛主席也亲自说过:

“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

,因为他不想失信于陕北老乡。

面对众人的催促,毛主席说了一句话:

“不过黄河,不过佳芦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

最终,毛主席带着这支几百人的队伍在陕北的山沟里打转,牵着胡宗南这头大牛,使得刘勘等7个旅近10万人马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撵着,极大地调动了敌兵,减轻了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的压力。

1949年10月1日下午1点,警卫员叫醒了正在午睡的毛主席,半个小时之后,毛主席身穿一件礼服走了出来。

这身衣服是专门为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而请北京服装专家王子清给做的,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毛主席虽然在外面套上了一身新礼服,但里面仍是那件补了多次的衬衣。

毛主席不到10分钟就吃完了他的“早饭”,快到2点的时候经过简单的梳妆,毛主席来到了勤政殿。

下午3时,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向天安门广场上的几十万群众和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下午6:00,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不停举帽向群众示意。

群众看到毛主席不停高呼:

“毛主席万岁!”

而毛主席亦高呼:

“人民万岁!”

从1927年到1949年,毛主席经历的苦难数不胜数,从井冈山到瑞金,再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陕北。

而到达陕北后的那张毛主席的照片,已经瘦得让人心疼了。

但为了人民的解放,毛主席十年延安,陕北转战,从西柏坡再到北平,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这就是伟人,毛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